中国政法大学作为国家法治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,通过设立国家级法治教育基地项目中心,依托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、全国法学教师培训基地以及中国政法大学签约基地单位等,专门承担法治教育、法治培训、法治宣传的“高品质、创新型、开放性”的继续教育机构。中心根据培训单位需求,紧密结合中央政策,设计针对性强、时效性高、可实施的培训方案,举办了多期不同主题、形式和时间段的特色法治教育培训项目,为全国法治宣传、法治教育提供平台与助力,切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助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。
名称 |
共建单位 |
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研究基地 |
最高人民法院 |
仲裁与争议解决研究基地 |
最高人民法院 |
检察公益诉讼研究基地 |
最高人民检察院 |
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 |
最高人民检察院 |
数字检察研究基地 |
最高人民检察院 |
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基地 |
最高人民检察院 |
重罪检察证据分析研究基地 |
最高人民检察院 |
企业合规检察研究基地 |
最高人民检察院 |
国际中文教育法律研究基地 |
教育部 |
文化法治研究基地 |
文化和旅游部 |
应急管理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 |
应急管理部 |
市场监督法治研究基地 |
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|
广播电视政策法规研究基地 |
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|
体育法治研究基地 |
国家体育总局 |
移民管理法治研究基地 |
国家移民管理局 |
药品监管法治研究基地 |
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|
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司法保障研究基地 |
宋庆龄基金会 |
中国政法大学高层次研究基地一览表
中心紧扣高质量发展和法治队伍建设需求,突出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,强化领导干部专业化、法治化能力培训,着力增强培训系统性、针对性、实用性、实效性。现就中心主要开展培训业务内容简要介绍如下:
1. 法治思维与法治能力提升。提升法治思维与法治能力,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,也是对每一位公民,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。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“法治中国建设”的论述部署,贯穿法治精神、法治思维,是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的宣言书。牢固树立法治思维,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,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,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养成靠法、找法的好习惯,有效化解矛盾,实现社会各项事务的法治化,提升行政决策科学化、民主化水平,是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的前提,也是新时代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。
2. 纪检监察业务。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,纪检监察机关在党推进“两个革命”伟大进程中,始终做到维护党的领导、党中央权威,督促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,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,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,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,为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、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。
3.高校法学教师专业提升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、法学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,对法学教师各方面的要求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。新时期需要培养法学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提高法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,从而全面推动当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。
4. 军队法治教育。依法治军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内容。习主席强调,要"深入推进依法治军、从严治军,强化全军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"。这为新时代军队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。法治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保障,法治是强军兴军的基本方式。只有坚持依法治军,才能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,才能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。
5. 应急管理法治业务。开展应急管理法治业务培训,是提升应急管理系统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举措。立足应急管理工作实际需要,帮助参训人员深入理解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,执法规范化建设,准确把握《突发事件应对法》《安全生产法》等核心法律要义,使执法人员熟练掌握各环节操作规范,切实提高执法全过程记录意识,确保每一个执法行为都经得起法律检验。
6. 食品药品监管教育。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,是在新形势、新常态下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。通过学习培训,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,切实提高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和水平。
7. 市场监督法治教育。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,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核心目标。而法治正是最好的营商环境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作为维护市场秩序、保障公平竞争、保护消费者权益的“主力军”,其执法行为的规范性、透明度和公正性,直接关系到市场活力的释放和预期稳定的形成。同时,随着新经济、新业态的不断涌现,各类市场主体的合规经营面临新挑战,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。在此背景下,深入开展市场监督法治教育,对于提升监管效能、引导企业自律、赋能消费者,从而降低社会交易成本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,具有前所未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。
8.依法治教。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,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。教育领域是全面依法治国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,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实现到202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,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结合本地区、本学校实际,认真组织学习宣传、贯彻落实,切实转变观念,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教育综合改革,加快构建政府依法行政、学校依法办学、教师依法执教、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教育治理的教育发展新格局,全面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9.体育法治教育。中国体育事业正经历着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性转变。随着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、职业体育的深化以及全民健身战略的全面推进,体育领域面临的法律关系日益复杂。赛场纠纷、运动员权益保护、反兴奋剂斗争、体育经纪、赛事知识产权、职业合同等新老问题交织,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行业惯例已难以有效应对。与此同时,全面依法治国的方略要求各行各业都必须置于法治框架之下,体育领域也不例外。因此,加强体育法治教育培训,是适应体育改革发展趋势、化解体育领域风险挑战、提升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和战略选择。
10.司法社工培训。司法社会工作作为连接司法系统与社会服务的重要桥梁,其专业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社会治理成效。当前,我国司法社工领域存在人才标准不统一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、职业发展路径模糊等问题,亟需通过司法社工人才培养项目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。
其他各类法治教育、法治宣传培训。
欢迎社会各界来电垂询、预约培训事宜!
联系电话:010-58908126
杨老师 13611350521,崔老师 18518228708